當前位置:

農業經濟

編輯:redcloud 2012-06-08 10:58:01
時刻新聞
—分享—

  種植業

  1978年常寧縣農作物種植業產值9160萬元,占農業總產值的65.04%,其中糧食作物產值8111萬元,占全部農業總產值的57.6%。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08155畝,總產量29442.5萬公斤。其中水稻種植面積915791畝,總產量26589.5萬公斤,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,農業生產責任制普通建立,農民生產積極高漲,1981年,全縣種植業產值10151萬元,其中糧食作物產值9099萬元,比1978年分別增長10.8%和12.2%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65355畝,總產量達31227.5萬公斤。其中水稻種植面積921234畝,總產量28541.5萬公斤,1983年全縣播種水稻923800畝,稻谷總產381380噸,加上旱糧,全縣糧食總產達407877噸,創縣內糧食生產歷史紀錄。1990年全縣種植業產值按當年價計算30034萬元,其中糧食作物產值21632萬元,分別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56.54%和40.72%。按80年不變價格計算,分別比1978年增長41.2%和20.4%。1991年至1995年的“八五”計劃期間,全縣不斷增加對農業的投入,調整農村產業,產品結構,積極發展優質、高產、高效農業,農產品商品率不斷提高。1995年農產品商品率達44.9%,比1990年提高了5.6個百分點。糧食作物的總播種面積達106.2萬畝,比1990年減少0.7萬畝,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達15萬畝,比1991年增加7.1萬畝,糧食產量38.01萬噸,比1990年產量37.94萬噸,增長0.2%,油料產量8387噸,比1990年產量3198噸增長162.3%,棉花產量640噸,比1990年產量131噸增長388.5%,水果總產量達7456噸,比1990年總產量1893噸增長293.9%。1996年至2000年的“九五”計劃期間,全市繼續增加農業投入,調整產業,產品結構,發展“一優兩高”農業,2000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0.67千公頃,比1995年減少28.53千公頃,糧食產量40.42萬噸,比1995年增產2.41萬噸,棉花、油料、蔬菜產量分別為960噸、1.23萬噸、19.47萬噸,比1995年分別增長50%、46.4%和80.3%。2001年“田園經濟”得到穩步發展,全市種植業總產值7.3億元,比上年增長5.7%。占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的39.7%。2004年全市種植業產值10.6億元,比上年增長8.5%。占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42.4%。糧食總產量38.44萬噸,比上年增加3.2萬噸,增長9.1%,扭轉多年來糧食總產量下滑的局面。油料1.71萬噸,增長3.6%。棉花373噸,增長1.4%。蔬菜23.3萬噸,增長9.3%。2005年全市種植業產值11.25506億元。糧食總產量39.13萬噸。油料18841噸,烤煙0.33萬噸,蔬菜23.78萬噸。2006年全市種植業產值11.8954億元。糧食總產量39.08萬噸。油料24805噸,烤煙0.48萬噸,蔬菜24.2萬噸。2007年全市種植業產值12.96433億元。糧食總產量38.31萬噸。油料2.2009萬噸,棉花382噸,蔬菜23.5444萬噸。2008年全市種植業產值15.48億元。糧食總產量38.6708萬噸。油料2.0797萬噸,棉花458噸,蔬菜21.7969萬噸。

  林業

  1978年,全縣有林業用地164.6萬畝,共中有林地約123.2萬畝,無林地41.45萬畝,活立林蓄積量約25萬立方米。當年人工造林406萬畝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由于認真穩定山權林權,劃定自留山、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,取消集體林區材統購統銷制度,實行產銷見面,隨行就市的政策,開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和油茶林基地建設,完成聯合國支援的油茶林更新改造,鞏固國營和集體林場,每年平均發動群眾造林3萬余畝。同時組織干部職工和城鎮居民義務植樹活動。綠化城鎮,機關、學校和公路兩旁,使林業有了新的發展。1985年全縣林業用地達169.2萬畝,有林地達137.8萬畝,森林覆蓋率回升到43.38%?;盍⒛拘罘e量與75.14萬立方米,南竹蓄積量1640.16萬根,1990年全縣有林地達145萬畝,木材蓄積量108萬立方米,南竹1600多萬根,森林覆蓋率為47.3%。到1992年,全縣經過4年的努力,達到“消滅宜林荒山”的標準,1993年后,全縣林業生產重點轉移到建設高效林業和全面綠化上來。至1994年底止,全縣杉木、油茶、南竹、板栗、油桐、茶葉、藥材和良種苗木等8個基地建設初具規模,有25個鄉鎮全面綠化達到標準。有51個單位被評為省市園林式單位,全縣林地面積發展到160萬畝,森林覆蓋率48。3%,年林業總產值達7671.54萬元,1994年常寧被列入長江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輻射縣之一,次年開始按規劃分期實施,1997年、1998年連續兩年的工程任務經省有關部門檢查驗收,其面積核實率,質量合格率,作業設計率均達100%,居全省第一。1998年,常寧經過幾年的努力,經省綠化委員會合格檢查驗收,山地綠化率98.7%。村莊綠化率33.9%,市城綠化率為30%。建制鎮綠化覆蓋率25.7%,河流兩岸綠化率為97.5%,水庫綠化率為100%,渠道綠化率為95.4%。省級公路綠化率為96.3%。2000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910公頃,比1995年的1440公頃減少36.8%,油茶產量1.47萬噸,比1995年1.06萬噸增長38.7%。木材、南竹產量比1995年分別減少51.8%和43%。林業總產值(現價)6280.5萬元,商品產值(現價)3480.6萬元。按可比價格計算,分別比1995增長0.34%和10.5%。2001年林業總產值0.94億元,比上年增長23.8%。2002年林業總產值1.19億元,比上年增長15%;完成人工造林面積680公頃,更新林地910公頃,分別比上年增長3%、7.1%。退耕還林面積200公頃,木材產量有所下降,油茶產量較上年增長4.8%。南竹產量與上年轉平。2004年完成人工造林3649公頃,其中改造低產低效林2167公頃,封山育林1333公頃,完成退耕還林面積3333公頃,完成中幼林撫育面積6480公頃,促進林業生產條件的改善。2005年完成人工造林2.87千公頃,封山育林2.91千公頃。2006年完成人工造林2.37千公頃,封山育林1.24千公頃。2007年完成人工造林0.6千公頃,封山育林0.67千公頃。2008年完成人工造林2.4萬畝,封山育林1.45萬畝,油茶墾復2.5萬畝,新造油茶林1100畝。

  牧業

  1978年全縣有耕牛31386頭,其中水牛23153頭,能勞役的有23031頭。全年飼養生豬456192頭,年內出欄192246頭,年末存欄263946頭,其中集體飼養158104頭,家禽年末存欄80.37萬只,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農村普通推行家庭承包責任制,耕牛均折價歸戶,聯戶飼養、使用,由于農業機械特別是小型整耕機的推廣和聯戶飼養管理不善,耕牛漸少。生豬的飼養由于集體豬場先后解散,轉而涌現出養豬專業戶,重點戶,還出現一些畜牧業新經濟聯合體,1985年取消農副產品統購派購制度,縣內生豬迅速發展,當年飼養量達505761頭,出欄259358頭,存欄246403頭,至1990年末,全縣有耕牛25552頭,其中從事農事勞役的20901頭。年內出欄生豬298258頭,豬、豬肉產量18498噸,年末存欄264645頭。年飼養雞191萬羽,出籠108萬羽;養鴨56.3萬羽,出籠34萬羽。養兔、養蜂等亦有發展,是年牧業總產值13023萬元,按可比計算,為1978年的2.7倍,為1980年的2.14倍。1991年后,全縣畜牧業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逐步向優質高效型走向發展。1994年全縣出欄二雜、三雜豬39.3萬頭,占出欄生豬的99﹒4%,活大豬暢銷廣東市場,飼養馬頭羊3800只,比上年增長52%。其中出欄800只,比上年增長60%。家禽引進長沙黃雞11萬羽。AA雞5萬羽,北京鴨6萬羽,櫻桃老鴨7萬羽.1995年全縣肉類實際總產量35557噸,比1990年實際總產量19832噸增長79.3%;生豬飼養80.58萬頭,比1990年的59.97萬頭增長43.9%;家禽飼養269.75萬羽,比1990年的5274.31萬頭增長9.1%。1995年牧業總產值32246萬元,商品產值23403萬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分別比1990年增長148.58%和131.83%。1996年全縣實施“豬魚鵝鴨”工程,規模養殖有新突破,至1998年,全市有規模養豬戶19000戶,養禽大戶9300戶(養雞1萬羽以上18戶,養鴨5000羽以上的14戶)。有養生豬專業村60個,養雞專業村44個,養鴨專業村18個,鄉村集體養殖企業56個,企事業單位辦養殖場84個,2000年生豬飼養量達152.12萬頭,其中出欄92.5萬頭,比1995年分別增長88.8%和72.8%;家禽飼養量達818.7萬羽,其中出欄591.7萬羽,比1995年分別增長203.5%和307.2%。牧業總產值84033.4萬元,商品產值68326.9萬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5年分別增長105.1%和124.5%。牧業總產值在農林牧副漁總產值中的地位由1990年的24.51%上升到2000年后47.69%。2001年后,牧業生產一直是發展趨勢,2003年,出欄肉豬95.72萬頭,出售和自宰肉用牛5700頭,出售和自宰用羊2.51萬只,家禽754萬羽,肉用兔1600只,肉用鴿48995羽,狗14138只,肉類總產量達74330噸。2004年全年生豬出欄98.24萬頭,比上年增長2.6%。出籠家禽829.63萬羽,增長10%,肉類總產量達到7.73萬噸,增長4%,牧業產值114350萬元,比上年增長4.5%。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5.85%。2005年全年生豬出欄100萬頭,出籠家禽998.6萬羽,肉類總產量達到8.0227萬噸,牧業產值123546.7萬元(按可比價計算)。2006年全年生豬出欄103萬頭,出籠家禽995萬羽,肉類總產量達到8.309萬噸,牧業產值123546.7萬元(按可比價計算)。2007年全年生豬出欄104.58萬頭,出籠家禽1084萬羽,肉類總產量達到8.5846萬噸,牧業產值128694.1萬元(按可比價計算)。2008年全年生豬出欄114.32萬頭,出籠家禽1341萬羽,肉類總產量達到10.47萬噸,牧業產值167978萬元(按可比價計算)。

  漁業

  1978年全縣有魚類養殖面積29800畝,水產品128.9萬公斤,其中魚類127.81萬公斤,漁業產值98萬元,占當年農林牧副漁總產值的0.7%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縣內農村經濟陸續復蘇,養魚面積擴大,1981年全縣養魚水面達4.3萬畝,產鮮魚3050噸。漁業產值達410萬元,占當年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的2.52%。1982年,縣內農村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責任制,池塘養魚實行專業承包,涌現出一批養魚專業戶,重點戶和養魚技術示范戶??h政府確定4區、2鎮28個鄉為“萬畝山塘養魚豐產試驗片”,舉辦養魚技術培訓班,推廣科學養魚技術,是年全縣共產鮮魚4436噸,比上年增產43.44%。1984年全縣發展養魚專業戶、重點戶458戶,培養科技示范戶182戶,1988年開始實施省農業廳下達的“山塘高產技術”推廣項目,積極推廣應用各種山塘養魚高產技術措施,年產鮮魚8211噸,比上年增長10.2%。1990年全縣共產鮮魚9338噸,產值3284萬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是1978年的11.7倍,是1980年的8.1倍。1991年后,漁業一直呈發展勢頭,至1995年,全縣淡水養魚面積3.6千公頃,其中池塘養殖2.4千公頃,水庫養殖1.2千公頃。另有稻田養魚面積2.6千公頃。1995年水產品總產量11382噸,其中魚類10879噸,蝦蟹類48噸,貝類17噸,其他類438噸。在水產品總產量中,捕撈產量只占2.16%,絕大部分為人工淡水養殖。漁業產值8067萬元,商品產值5596萬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1990年分別增長39.96%和37.76%。1997年養殖水面達6萬畝,比上年增長0.18%。水產品產量達1.5萬噸,比上年增長4.68%。2000年,全市淡水養殖水面4千公頃,其中池塘養殖2.62千公頃,水庫養殖1.33千公頃,其它養殖0。18千公頃。另外稻田養魚3.5千公頃。是年,水產品總產量16571噸,其中養殖產量16269噸,捕撈產量302噸。漁業總產值13726.1萬元,商品產值10643.4萬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5年分別增長67.58%和98.8%。漁業產值在農林牧漁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6.93%提高到2000年的7.79%。2001年后,漁業生產持續發展,2003年全市養殖面積達5千公頃,比2000年增長42.86%。水產品總產量19520噸,比2000年增長17.8%。漁業總產值12370萬元,商品產值9631.31萬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2000年分別增長6.1%和9%。2004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2.08萬噸,比上年增長6.7%。漁業產值12762萬元,比上年增長5.7%。2005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22010噸,漁業產值15075.0萬元(按可比價計算)。2006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23935噸,漁業產值17500.9萬元(按可比價計算)。2007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24954噸,漁業產值18542.8萬元(按可比價計算)。2008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23215噸,漁業產值16737.7萬元(按可比價計算)。

  農業

  2010年,全面落實“三農”政策,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注重種植結構調整,農業生產穩定發展。全市農業總產值52.19億元,增長4.3%。其中種植業完成產值18.21億元,增長2.2%;林業完成產值3.62億元,增長10.0%;牧業完成產值26.68億元,增長4.9%;漁業完成產值2.69億元,增長4.9%;服務業完成產值0.99億元,增長15.9%。農作物種植結構有所調整。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7.11萬公頃,增長1.1%。其中大豆0.33萬公頃,增長1.4%;稻谷6.02萬公頃,與上年比略有減少;玉米0.14萬公頃,增長96.3%;油料作物1.31萬公頃,增長4.6%;蔬菜0.69萬公頃,增長2.1%;煙葉0.11萬公頃,減少17.3%。主要農產品產量。糧食產量40.21萬噸,減產0.94萬噸,減少2.3%。其中稻谷36.38萬噸,減少1.4%;大豆0.82萬噸,增長2.9%,玉米0.74萬噸,增長96.8%;高粱0.18萬噸,增長0.11%;薯類1.61萬噸,增長1.9%。油料產量2.24萬噸,增長5.6%;煙葉產量0.24萬噸;蔬菜產量(含菜用瓜)23.63萬噸,增長3.1%;水果產量6.22萬噸,增長2.2%。養殖業穩步發展。是年生豬出欄124.46萬頭,增長5.5%;牛出欄1.93萬頭,增長12.2%;羊出欄7.52萬只,增長16.0%;出售和白宰家禽1622.5萬只,增長10.0%。肉類總產量11.63萬噸,增長6.5%。其中豬肉產量8.94萬噸,增長5.5%;牛、羊肉產量0.34萬噸,增長14.0%;禽肉產量2.34萬噸,增長9.7%。禽蛋產量3.59萬噸,增長10.4%。年末生豬存欄65.01萬頭,比年初增長0.6%,牛存欄2.97萬頭,比年初增長3.2%。水產養殖面積5730公頃,水產品產量2.56萬噸,林業生產持續發展。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0.26萬公頃,其中人工造林面積0.25萬公頃。木材產量1.18萬立方米,竹材產量18.7萬根。森林總蓄積量185.41萬立方米,比上年增長5.6%,森林覆蓋率達到92.1%。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。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4.37萬千瓦,增長12.02%。

編輯:redcloud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紅網首頁 返回常寧新聞網首頁
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AV蜜桃,国产精品国产AV直播,国产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,手机精品视频一区